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世界热点!涵养“五一”特质,锻造“佛山之心”教育品牌

2023-06-19 22:31:42

来源: 南方Plus

新成立的禅城区中小学生管乐团首次惊艳亮相,舞龙舞狮武术、啦啦操、民乐合唱等代表性项目精彩纷呈……6月19日晚,禅城区中小学“五一”特质文艺汇演暨“青春骄阳”暑期青少年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反响热烈。

这是“五一”特质优教计划开展一年来,禅城学子综合素养与别样风采的生动展示,活动更吹响了深入开展“五一”特质学校特色项目创强争先行动的“冲锋号”。在致力于打造“佛山之心”、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的征途中,禅城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禅城教育正持续锻造“佛山之心”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以“学在禅城”的教育优势铸造人才优势、再造城市优势。

启动仪式现场。禅城区教育局供图。


(资料图片)

激活岭南文脉

多元探索“五一”特质

“孩子们在乐团里学习到的不仅仅是音乐,倾听与合作、尊重与分享的感悟都将滋养孩子的一生。”6月17日适逢周末,面对同济小学一年级即将加入乐乐管乐团的新生,乐团负责人董韵老师说。另一边,正在华英学校就读的师兄师姐们,正在精心准备、赶赴乐乐管乐团的约定,“每年7月,只要团长一声招呼,新老乐手就会带上乐器,共同奏响我们心中最美好的乐章,追忆似水年华,延续乐团精神。”

董韵还是禅城区中小学生管乐团的筹备人之一。6月19日晚,由同济小学、惠景中学、环湖小学、华英学校、城南小学、佛山三中、佛山外国语学校等十多所中小学优秀学子组成的禅城区中小学生管乐团首次亮相。他们带来的节目是《韦伯音乐会》、《让我们荡起双桨》等,雄浑激荡的管乐合奏,将活动推向高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从民乐、合唱、舞蹈、啦啦操、舞龙、舞狮、武术等精品节目,可管窥禅城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心素质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热成像仪的辅助下,同济小学的同学们夜观栖息在树枝上的小鸟

作为素质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2022年禅城区教育大会提出了要培育“五一”特质学生,鼓励学生们掌握五项艺术、体育、劳动等方面的技能,精通一门本土传统技艺,比如武术、陶艺、剪纸等,提升学生的健康素质、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禅城学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打造本土特色教育典范。

在佛山一小近日举行的文艺汇演中,由学校粤剧社团小演员带来的《双枪陆文龙》表演,以扎实的武术功底、精致的大妆扮相,让同学们感受到粤剧传统文化的魅力。

包括佛山一小、鸿业小学、澜石小学、东华里小学、张槎中心小学、下朗小学、南庄紫南幼儿园、南庄镇爱迪堡幼儿园等禅城8所学校和幼儿园,今年成功入选佛山市首批粤剧特色学校。

禅城8所学校和幼儿园,今年成功入选佛山市首批粤剧特色学校。图为粤剧表演艺术家李淑勤与学生们的互动

“我们的佛山狮头,扎坯,扎的是气节;扑纸,扑的是脊梁;写色,写的是春秋;安装,装的是锦绣……”前不久,铁军小学欧琦辉老师在“央视频”,向全国学生诠释佛山狮头扎作的魅力。

铁军小学把扎狮头课程引入课堂,以创新实践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传统融入生活的价值和生命力。“狮头扎作工作坊”已经成为铁军小学艺术科打造校本课程的成功实践,成为探索“美育+非遗”“美育+科技”的重要抓手。

此外,二十五小的佛山铜凿剪纸艺术工作坊、建设小学的佛山彩灯课程、石湾一小的陶艺传承等等,禅城学校涌现出越来越多体艺技艺传承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特色教育、个性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五一”特质学生的生动实践案例。

综合实践育人

锻造教育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在佛山争当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禅城建设岭南文脉之城的大背景下,这片土地刚柔并济、温润如玉、独标风骨的地域文化特色,为禅城学子发展“五一”特质、五育并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丰厚土壤。

禅城教育趁势而为,充分借力和激活“南国陶都”“武术之乡”“粤剧发源地”“美食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和深厚积淀,在培育“五一”特质学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走出了多元探索路径。

禅城学子带来的民乐表演。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禅城师生在德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和科技教育上均取得丰硕成果。

禅城区教育局的相关数据显示,禅城推进学有优教、教有优师、读有优校“三优”建设,培养“五一”特质禅城学子的一年时间里,禅城中小学生累计再斩获国家级奖项有120多人次,全省性奖项有800多人次。

前不久,同济小学“童观飞羽”社团的科学课直接开进了英西峰林的村庄里。夜晚田间的微观动物世界、偶然发现的自涌泉,都是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生动课堂;“六一”节前夕,佛山市冼可澄纪念学校的同学们则在稻田里上了一场特殊的户外实践课《水稻的一生》,他们通过实物观察、实地动手插种秧苗,躬身实践的收获满满。

冼可澄纪念学校的同学们在稻田里上户外实践课《水稻的一生》

不难发现,禅城教育人注重在学生“五一”特质的培养中,积极创设“行走的课堂”,进行自然、人文与科技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这些探索,将课堂延伸到了博物馆、田间地头和科技赛场,让禅城学子们在“行走的课堂”里提高技能、磨炼意志、学会合作,最终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可以说,围绕“五一”特质这个关键词,禅城各中小学结合自身资源特色,以多种形式做出有益探索。“五一”特质已经成为深化禅城学子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学校的规划管理、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投入,还是教育教学实践等,禅城都形成了丰富的探索成果和特色亮点。这样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涵养着禅城学子的高雅气质,提升着禅城学子的综合素养,凸显禅城作为“佛山之心”教育高地的独特竞争力。

擦亮品牌

掀起特色项目创强争先热潮

2023年5月,禅城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一特质”学校特色项目创强争先行动,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划赛道、定目标、夺锦旗、重结果,激励各学校比学赶帮超,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品牌学校集群,为实现孩子们的好未来,提供多渠道成长途径。

“五一”特质的赛道已经铺就,创强争先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禅城各校将通过深入分析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目标和争先项目,以竞标争先之志,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

当前,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反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下,“五一特质”正在成为禅城学子的“标配”,一批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品牌不断涌现,一幅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各校奋力创先争优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对标禅城打造“佛山之心”的美好愿景,把握禅城教育在区域竞争中所处的地位,看清禅城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禅城教育人深刻地意识到,一流的城市呼唤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成就一流的城市。禅城教育正将以实际行动,打造佛山“五好教育”的禅城样本,以教育优势铸造人才优势、再造城市优势。

链接

岭南文脉+儿童友好,为禅城学子提供“第二课堂”

禅城教育人正积极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为禅城学子搭建“五一特质”才艺展示平台、综合素养提升通道。在禅城全域和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元的岭南广府文化体验正嵌入到禅城中小学学子们的假期活动中。

禅城“城市音悦听”等各类大小舞台,是禅城学子们校外展示的舞台;各部门、镇街组织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了精通一门本土传统技艺的大门;正在进行中的第三届童眼看禅城之“小小导赏员”评选活动,带动和引导着越来越多的亲子家庭关注和了解佛山,鼓励亲子家庭为岭南广府文脉的推广和传承建言献策。

假期时间、社区空间同样是禅城学子们宝贵的“第二课堂”。从“传统文化进校园”到在校园、公园、社区开辟传统文化、国防教育、家庭教育等主题实践基地和研学体验路径,禅城还有一批“和美家园·行走的课堂”家庭教育研学行动线路正陆续推出。

撰文 阎锋 梁焯君

【作者】 阎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最新新闻
回顶部